不知是否立陶宛的7月天特別藍,在維爾紐斯的大街小巷走著走著,您總會抬頭看天。不知是否立陶宛的屋子特別矮,在維爾紐斯的大街小巷走著走著,您總會看到那座白色巨塔。
安靜地佇立著的白塔原來是一座52米高的鐘樓,為13-17世紀古城堡的瞭望塔。再看看旁邊…… 目為所奪,心為所往,我和您走到維爾紐斯的中心 – 維爾紐斯國家大教堂。
幾個世紀來,大教堂一直是立陶宛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,它就像是立陶宛的標誌。其創建年份眾說紛紜,最可信的是1387年。大教堂因經歷多次改建,逐漸融合了哥德式、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。蘇聯時期大教堂改為美術館,獨立後恢復原貌。跳跳腳,拍拍照,忽爾五時許了。縱使天空依然的蔚藍,您與我不竟走了大半天,真的累透了。走過斑馬線,我們與大教堂揮手說再見。
原來,您與我錯過了一個見證立陶宛人民引以為傲的大事件。
大教堂門前其實鋪了一塊很特別的地磚,上面寫著Stebuklas,意謂奇跡。這塊“他山之石”,記載了一件扭轉波羅的海三國和其人民的歷史事件。

1989年,波羅的海三國已受到蘇維埃政權統治40多年。三國的人民為了表達對蘇聯政權的不滿,抗爭蘇共的侵佔,以及爭取獨立和自由,自發在8月23日發起一項全民抗爭運動,呼籲三國人民當日上街手牽手,走上稱為「波羅的海之路」,造成一條人鍊,以示民族的團結及和平的訴求。

三國共有多少人? 520萬是也。在蘇共眼中的三個小國,竟有200萬人即四成人口響應。國人手牽著手,由維爾紐斯大教堂廣場經里加(拉脫維亞首都)到塔林(愛沙尼亞首都),牽出全長650公里的人鏈,唱著屬於自己的國歌和民謠,那怕是蘇共禁唱的。

爭取獨立和自由的行動自始一路蔓延。1990年3月11日,立陶宛人民正式向世界宣布脫離共產蘇聯。1991年1月,蘇聯紅軍坦克終於開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街頭。雖然蘇聯紅軍鎮壓示威者,並殺害 14名立陶宛人,但是並沒有遏制住立陶宛人擺脫蘇共政權的願望。經過不屈的鬥爭,立陶宛和其餘兩國終於擺脫蘇維埃政權的桎梏,最終走上獨立之路,並引發蘇聯的解體。

佇立在維爾紐斯舊城中心,見證了立陶宛600多年變遷的大教堂,無時無刻均與立陶宛人一同經歷國家的興哀和起伏。為了紀念這個奇跡,為了紀念這個獨立運動,立陶宛人在大教堂前蓋上了這一塊紀念的石磚,讓奇跡承傳。 我想,三國人民的祈禱感動了天父。衪亦鼓勵波羅的海三國勇敢向前,最終成就了奇跡。
和您手牽手走遍維爾紐斯,也不是個奇跡嗎?
"我豈沒有吩咐你嗎﹖你當剛強壯膽!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;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,耶和華─你的神必與你同在。" 約書亞記 1:9
留言